欢迎访问亿恩方货运保险商城! 登录 | 注册
亿恩方保险商城
咨询热线:18121872926客服:4008-518-560

投保国内货运:水路、铁路、公路、航空和联合运输保险,邮包运输保险等。

行业资讯

关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若干认识问题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3-17 17:48    浏览次数:586

引 言   回顾我国现代物流理论研究与运作实践领域的发展,现代物流及其管理概念虽然在80年代初期就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传入我国,但是由于缺乏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方面的有力支持,真正受到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铁道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民航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推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得到了国内物流理论界与相关企业较为普遍的认同和响应。
    在《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现代物流的概念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描述,即: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伴随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现代物流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应当看到,目前我国是在经济转轨和市场经济发育进程中初步出现了对物流管理的需求而激发物流发展热情的,而企业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流通环境等并不能完全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加之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仅仅看到了物流对改善企业发展关系、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降低生产与流通成本的特征性的一面,而对现阶段物流发展的环境及条件缺乏了解,从而出现了理论准备不足和认识模糊等问题。
    一、物流与现代物流
牐牏拧⒍晕锪鞯娜鲜
牐犖锪鞯睦砺奂叭鲜段侍馐紫缺硐衷诙晕锪鞲拍畹睦斫馍稀S捎谖锪骷际醯男纬珊头⒄咕哂兴婢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渐进的特点,物流概念在物流活动范围、内容的发生变化时也会产生演进,因此,物流概念具有阶段性、多样化和不固定的特点,加之不同的概念具有对相应的企业经济活动的支持作用,也就出现了现阶段我国不同经济区域、不同发展背景和水平企业对物流理解上的差异。
    一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角度,往往认为物流就是运输或仓储,至多是运输与仓储的一体化经营管理和运作,这种认识不论是从早期的物流概念还是目前的物流观念,似乎均能解释得通。
    二是从商业流通的角度理解,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物流就是流通,或称为流通加配送,其实质就是大流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几乎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围绕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的,从而使经济活动通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市场流通组织过程而体现出来,上述理解似乎也有其合理的地方。加之我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建立以市场引导产品生产的发展模式,并尽快转变以产品生产为主、不注重市场价值的计划经济观念,而商业流通领域经营运作模式的探索恰恰又领先于工农业生产领域,并出现了连锁经营且在集中采购、配送方面与物流实现了管理与技术对接,这种对物流的认识也就有了实践的有力支持。
    三是从生产领域,过去 “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使企业沉淀了大量的运输、仓储设施,因此,相当部分企业认为物流就是整合资源,就是积极开展物流服务获取“第三利润源泉”。在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加剧和物流发展潜力被认可后,从生产领域是物流服务需求的原生地角度,从发挥物流相关设施效率方面讲,此种观点也较有市场。
    ⑵、物流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出现上述差异正是物流概念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而出现多种解释造成的,因目前对这种演变过程的研究成果较少,故缺乏对各个领域的整体较为一致的理论指导,使得各种认识上的差异往往很难得到尽快统一,而且当前各种差异性认识之间存在排异现象,这种局面可能比差异本身的问题更严重。因此,在经济领域对物流的重要性的认识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应从对物流概念的演变过程的了解入手,尽快形成“现代物流”的概念。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取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在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流活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在日本则被称为“流通技术”,后称之为“物的流通”。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我国目前使用的物流一词正是来源于此。1981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也是我国最早翻译的国外物流著作),对“物流”的表述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NCPDM,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名为CLM(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并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CLM对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 品与其关联的信息,从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 Logistics的概念领域较之于Physical Distribution更为宽广、连贯,更具整体性。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近年来日、美的进口批发及连锁零售业等,运用这种观念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Copyright © 2007-2019 51856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亿恩方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蜀ICP备11018189号-3